"红五月"预期降低 过半人打算赎回基金
受益于股市的回暖,基金净值开始回升。据晨星最新统计显示,188只股票型基金中有183只最近一个月实现正收益,有将近70只单月收益超过了5%。虽然上周股市出现了"两涨三跌"的震荡走势,但仍有超过60只股票型基金实现了正收益。然而伴随着今年以来亏损的逐渐收窄,基金再度面临着赎回压力。
国内某知名网站调查显示,有6610名投资者表示将在大盘突破4000点时赎回基金,占投票者总数的44.4%,1901人认为已到目标点位,随时准备赎回,占投票者总数的12.77%。业内人士表示,虽然股市持续回暖,投资者信心有所恢复,但震荡的走势下,股市依然很难形成赚钱效应,而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以及再度高企的CPI,也降低了投资者对"红五月"的预期。
对此,南方优选价值股票基金经理谈建强称,南方基金维持CPI逐季走低、全年出现全面性通胀和恶性通胀的概率不大的判断。适度的通胀水平在挤压部分中游行业的盈利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另一些行业的投资机会,促进了产业升级。尤其是粮食价格的上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有利于国家政治经济的稳定。
谈建强进而表示,相对灾难造成的损失来讲,对市场更大的影响应该是,灾难会强化市场对政府维护社会政治经济稳定的预期,这和即将到来的奥运会一起,进一步提高大众的凝聚力,对资本市场的发展是不无裨益的。
针对现阶段的市场特征,谈建强建议投资者从行业趋势、成长性等基本面角度挖掘潜力品种,如前期对政策调控过度反应的金融地产行业值得密切关注,积极寻找反弹中的强势品种,选择"抗跌类"和"反弹类" 两大类型的股票进行建仓。
近期,股市持续震荡,很多基民开始考虑是否要暂停基金定投业务。对此,中海基金营销中心分析师吴有生表示,投资者需要了解基金定投的误区,以免操作不当适得其反。
基金定投防止两大误区
误区一:基金定投收益低。
基金定投本身是一种长期投资,通过每月固定申购,达到积少成多的效果。在单边上涨市场中,基金定投的收益可能会低于一次性申购,但在单边下跌或是震荡市中,收益有可能会更高。从长期来看,基金定投的本质是规避由于股市震荡等因素带来的选股时机难以把握的影响,同时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果实,而不是短期牟取暴利。
误区二:股市调整时,停止定投。
当市场出现暂时下跌时,投资者只要坚持基金定投,就有机会在低位买到更多基金份额,长期坚持下来,平均成本自然会降低,最终获得不错的收益。选择了基金定投,就不必太在乎市场一时的涨跌,除非影响市场的基本面发生重大变化或是上涨过于非理性。
三招选择新基金
兴业银行天津分行理财中心主任柳青建议,投资者选择新基金可以把握两点,第一基金规模在50亿元最优,第二配置灵活。
业内有分析师给出了三点建议:
首先,关注基金业绩的稳定性,选择具有鲜明特点的基金。
其次,关注实质重于概念,对管理人和公司因素的关注大于对产品本身的关注。
最后,关注基金抗跌性和收益性平衡的投资能力。在大跌中抗跌性强的基金,必然在暴涨中净值上涨较慢。适合长期投资目标的基金,未必适应某个阶段的市场行情。
相关
新闻
新基竞争趋热 基民审美疲劳
伴随着易方达中小盘股票型基金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发行,南方、华夏、易方达、博时和嘉实等五家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也均有新产品正在发行或即将发行,势必将对中小基金公司产品形成冲击。今年以来,已有八只新发基金宣告延长募集期,其中债券型基金2只。
业内人士表示,新基金发行遭遇困境有几大原因:第一,股市持续震荡,市场很难形成赚钱效应,投资者购买基金热情不高。第二,新基金扎堆发行。自春节以来,基金发行步入常态,一季度管理层共放行34只新基金,基金发行迎来了历史上最密集期。面对如此多的基金,很多基民都感觉到了"审美疲劳"。(陈皓)